经济观察:4月份居民存款由正转负,减少1.2万亿,钱去了哪里?

发布时间:2023-08-17 13:19:51 来源: 头条号


(资料图片)

#5月财经新势力#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729篇原创文章#4月居民存款少了1.2万亿 钱去哪了#不唠宏观大词,谈谈民生经济。2023年5月份公布的4月主要金融数据低于预期的同时,存款尤其是住户存款大幅减少也引发市场关注。央行5月11日发布的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4月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408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02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912亿元。图片来源:统计局官网当然,主流的分析和关注,都给到了社融,M2,还有贷款情况上面去了,而对于存款动向和变化,谈的人很少。这里有一个背景值得一提:2023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同比多增4.5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3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5.71万亿元,同比多增1.22万亿元。2022年以来,居民存款的大幅增长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住户存款新增17.84万亿元,比上一年多增了7.9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进入2023年,住户存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惯性。今年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下单月历史新高。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2.81万亿元,同比多增270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926亿元。图片来源:网络但是,2023年4月,从2022年开始保持持续增长表现的居民存款势头,终于出现了转折,3月还是存款增加,到了4月份就变成了存款减少。居民存款“搬家”,搬去哪里了?这个存款动向的变化,又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哪些可能的后续影响?这篇文章,就将基于对2023年4月金融数据中的居民部门存款变化动向的复盘和梳理,结合现实,尊重规律,进行一个有依有据的货币流向分析和讨论,并对后续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可能走向,进行理性研判。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硬核内容,错过不再。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PS: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头条独家文章,抄袭搬运必究!(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综合4月金融数据来看,关于存款的动向,有哪些看点?

4月份中国金融统计数据出炉,有一说一,客观现实,这一次的数据表现,多少有些不尽如意,社融,M2,贷款的情况本号已经有专题分析文章,这里就不多展开,这一次,聚焦存款。据统计局公布来看:
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1408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028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912亿元。
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3月份,住户人民币存款增加2.9万亿。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同比多减近5000亿元,结束了此前连续13个月的同比多增。上个月住户存款还大增2.9万亿,这个月住户存款就减少1.2万亿,钱都去哪里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存款减少的动向,是存在一个季节性波动因素的。每一年的4月居民存款减少是具有季节性规律的。4月份居民存款减少并非今年才有,往年也常有。根据券商调研和总结,居民存款减少符合季节性规律。从历史规律来看,4月及7月一般是居民存款减少的时点。以4月为例,今年1.2万亿居民存款的减少量少于2017(减少1.22万亿),2018(减少1.32万亿)及2021(减少1.57万亿)。梳理过去几年月度存款数据也可发现,今年4月的居民存款减少量并非最低。比如,2021年7月居民存款减少13600亿元,2021年10月居民存款减少12100亿元。所以,从规律出发,4月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元,是季节性波动。因为银行倾向于让理财产品在季末到期,使资金回流成存款,以应对考核,然后在下季初发行新的理财产品承接。因此居民存款在季末季初常出现波动。但是结合同期的其他经济,消费,金融数据,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4月份居民存款减少,可能并不这么简单:图片来源:见图信贷口径下,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分部门看,居民部门在降杠杆,住户贷款减少24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55亿元,比去年增加601亿元,比历史同期(2018-2021年,下同)均值少2624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比去年减少842亿元,比历史同期均值少5410亿元。虽然五一节假日出行带动了一波消费,但是居民可能更愿意花储蓄而不是借钱。当对未来就业和收入预期不稳定时,自然也就不愿意背上负债,这反映出居民消费信心不足。另外,4月地产销售也在超季节性地走弱。2-3月地产销售大幅冲高,但当前地产市场回暖仍然不牢固,居民信心还是比较弱,在积压需求释放后购房热情度明显回落,4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环比下降20.6%,环比回落幅度大于近4年(2018-2022年)。图片来源:见图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683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099亿元,较历史同期均值多减了377亿元。一季度时企业经营压力较大,叠加银行争相投放低价贷款,企业融入短期资金进行流动性管理的需求较强,所以一季度企业短期贷款增速都比较高。但进入4月后,银行投放低价贷款的动力减小,企业也已经有了不少资金(1-4月非金融性企业存款同比增加2.0万亿元),叠加经济逐步修复销售回款增加,同时投资扩产的意愿不强烈,再借入短贷的需求也就减少了。而从消费领域来看,4月份,CPI环比下降0.1%,同比上涨0.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同比上涨0.7%,涨幅与上月相同。图片来源:统计局官网从趋势上看,CPI物价数据一直下滑,即将跌入负值区域。究竟什么因素导致物价下跌呢?看一下数据,食品价格下降1.0%,其中鲜菜和鲜果分别下降6.1%和0.7%。生猪价格下降3.8%,粮食和食用油平稳。汽油和柴油价格下降1.7%,燃油车、新能源汽车以及家用器具价格分别下降1.0%、0.9%和0.6%。只有一类价格上涨,交通工具、飞机票、宾馆住宿、旅游价格上涨,涨幅分别为4.6%-8.1%。也就是说,要不是五一假期,出行领域大爆发,CPI下降幅度更严重。另外还值得关注的一个经济体感,那就是一方面统计数据显示,物价下跌;另一方面,大家还是嫌物价太贵。尽管各种数据都显示,生产领域上中下游价格全线下跌,生活领域各类商品价格也全线下跌。但是,居民丝毫没感到物价下跌。而且,还都在抱怨,吃不起水果,货币不断贬值。那么,无论从数据表现,还是现实感觉来看,2023年4月份居民存款的搬家,和以往的季节性表现,就有了很大的差异化存在:不买房,不消费,那么居民存款减少,都去了哪里了呢?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结合现实出发:居民部门存款搬家,有哪几个可能的方向?

万亿级别的资金流动,不可能一点迹象都没有。4月份居民存款1.2万亿,去了哪里,有几个动向值得关注:1,截止4月30日,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较3月份增加1.2万亿,至26.2万亿;其中理财子存续规模较3月增长1.3 万亿元至22.0 万亿元。有一种分析观点认为,随着资本市场稳定、理财产品净值回升,居民投资理财意愿逐步恢复,部分存款回流到资本市场、理财市场。此外,近期黄金价格上涨较快,部分居民还加大了对与黄金相关的资产配置。数据也有呼应,但实际上这个观点挺不靠谱的,进入2023年这一段时间来存款利率不断下行,可能才是阻挡居民存款增加势头的一个关键,利率指挥棒之下,原本进入存款的很多民间资金,转身去追求低风险,更高收益的银行理财,是合理的。但是要说什么资本市场稳定,净值回升,意愿恢复,就是纯粹的睁眼说瞎话了。从分析来看,一部分原本要成为存款的民间资金,是进入了银行理财,金融市场。2,值得注意的是,在居民存款减少的同时,居民贷款也在减少。央行数据显示,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同比多增649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减少241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255亿元,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存贷双降,是什么意思?从4月份的数据来看,居民家庭提前还贷潮还在不断进行中,而申请房贷的却越来越少。住户贷款减少和中长期贷款减少,明显就是提前还贷潮,即使在银行部门有意卡节奏的背景下,依然存在。与其存着,不如提前还贷,很大一部分居民存款搬家,没有出银行,而是进行了房贷的负债修复。3,统计局对于存款统计的是银行口径的定存,而活期和存放在支付宝,微信,还有以现金形式存在于居民手上的钱,不计入统计。因为四月是五一长假的前期,很多居民为了做好出行准备,肯定会从银行提取资金,防备假期突发事件,比如医疗,保健,旅行支出等。银行存款利率太低,居民对未来的预期不是很乐观,既然银行存款利息不多,不如多放点钱在手头,以备不时之需。而且,结合当下现实来看,就业市场并不乐观,收入下降会影响居民存款规模。“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毕业季,马上就来,实际上对于毕业就业来说,4月份开始,其实已经进入一个全面启动的阶段。这样的流动存款,和消费其实是没有直接关系的,没有人会用应急的钱去消费的。总的看下来,2023年4月份的居民存款流向并不复杂,但是动向折射出来的信号,值得关注:存款,终于不再是一路狂飙了。至少说明,大家的消费意愿,不是完全没有,而是需要“鼓励政策”。银行存款利率都降了,就是为了逼大家把钱拿出来花,促进经济循环。至于房地产,只能是硬熬了。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后续展望:基于居民存款的走向信号,如何研判接下来中国经济和金融的走向?

当人民日报开始鼓励一天打三份工的时候,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下在中国经济环境里面,到底是过的什么样的日子。2023年以来,从现实出发,有两个明显感受,也可以说是经济体感。首先,送外卖的、装空调的、干零工、摆地摊的群体,人数急剧增加。工作机会减少了,工资收入下降了,原先工作好的时候,觉得尚可忍受的物价,现在发现已经无力承担了。而且,年轻群体的失业率,已经成为了主流媒体都不敢触碰的敏感话题。就业压力大,收入增长预期低迷,对于个人和家庭财富增加的信心不足,才是人间真实。其次,疫情防控放开之后,情况似乎更加困难了。之前,大家把困难归咎于疫情防控,认为困难只是暂时的。哪想到,疫情防控之后,情况不仅没好转,反而变得更差了。这或许就解释了,统计上面临通缩压力,民众体感上仍然感觉物价太高。结合2023年4月居民存款转向的动向来看,内需恢复动力不足,企业和居民的信心尚未完全恢复,消费和投资的动力不强的特征明显,可以看到今年以来居民和企业的存款较去年分别多增了1.5万亿元和2.0万亿元。图片来源:见图当下困难是实际存在的,但是对于后续中国经济的走向,是绝对有理由乐观的。一方面,考虑到当下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风险因素(美元加息,美国银行业暴雷潮)的存在,是会对中国国内的经济管理和货币政策产生直接抑制的。但是这些外部的不确定性风险注定是短期因素,而不会长期存在。国家有宏观层面收紧经济,规避收割,抵御冲击的需求。另一方面,从国家角度来看,14亿人口的经济大盘,基本面只要稳的住,那么后续发力刺激是没有阻力的。基本面就是衣食住行,抛开5月小长假的假日经济因素,猪肉价格,房价,出行成本,并没有随着M2的高增长出现躁动,这一点很重要。有形之手抓的很准,特殊阶段底线卡的很死。无非全面放开和刺激,需要等合适的时间。最后,这一轮中国经济环境中,信心和预期的重建和恢复,需求的拉动,早已不是居民部门的问题了。而是分配和处理系统耗损的问题了。一个刀口向内,勇于解决自身问题的国家,永远都是有希望。从现实出发,对于接下来中国经济的复苏进程,以及中长期发展走向,是值得看好,并且保持信任的。而从金融层面来看,居民存款的增减数据并不是关键,而是需要结合其他贷款,物价指数所反映的市场信心和预期,才是重点。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中国经济实现复苏的关键课题,可能已经出现了?

2023年4月份,中国金融统计数据中,居民部门存贷双降,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特殊表现。从经济学上来看,这就是典型的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衰退表现。简单说,就是体制外,也就是经济环境中的个体普遍不再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追求负债最小化。通常,这是在通胀比较低迷的阶段会出现一种必然经济动向。当然,当下中国这个资产负债表式衰退只是一个开始阶段,但是已经足够值得国家重视和考虑如何干预了。资产负债表式衰退,对于货币政策而言,本质上就是天敌关系:一方面,印钞机轰鸣,央妈放水,意图刺激消费,拉动需求;另一方面,钱又会被民间以主动降杠杆的方式,再次回流进入系统。不消费,不投资,不贷款,手上的钱要么存银行吃利息,要么用应急心态捏住,要么就是拿去还房贷。这样的行为短期没有什么威胁,但是一旦成为共识,形成普遍现象和趋势表现,那么问题就大了。日本过去的三十年经济表现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所以,理性预判,后续国家对于国内消费和投资的预期扭转,将成为中国经济实现复苏的关键课题和努力方向。接下来,大家可以关注这么几个方向:第一,是体制内对贪污腐败这样的系统耗损,容忍度越来越低,打击面和力度会持续升级;这是在分配层面解决问题,当然对于一些不合理的高收入的管理也会升级,比如银行业的降薪只是开始;第二,外围不确定性风险的走向和动向,值得高度关注。这个东西不是经济个体和普通人需要关注,就连国家都在高度关注。只有外围确定性足够,那么对内的经济才有放开和全面刺激的空间和可能。第三,在中美关系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以前,对经济环境中民生保障的消费管控就不会放松,反过来说,如果通胀苗头明显出现,那么也能说明很多东西。第四,要想拉动需求只有一种办法:提高居民收入。所以,从现实和结论出发,后续国家层面加大对居民收入提升的管理,必然需要加大力量,老百姓收入上来了,消费是没有什么刺激的必要的,而如果入不敷出,压力山大,还和一众野路子的专家嘴里说的要刺激,老百姓的钱袋子必然只会越勒越紧。从整体来看,4月份的央行数据表明中国的金融市场总体稳定,且经济正在发展。然而,在短期内,市场流动性的缩紧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可能仍会给经济和金融带来压力。因此,政策制定者和经济观察者需要密切关注经济形势,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对于家庭而言,必须存有一定的款项,以应对不时之需。这是良心话。疫情三年,部分家庭由于没有准备充分,导致债务危机,资金断裂,最终酿成悲剧,这让我们感到惋惜,同时也应该为此反思。宏观值得关注,但是微观才是绝大多数人的现实,非常时期,做好准备,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以上,就是对2023年4月份中国居民存款的动向,进行的一次专题深入的分析和讨论,紧扣民生,契合实际,和各位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友好的交流和分享。图片来源:头条图库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标签:

Copyright   2015-2023 今日创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